油畫技法的誕生可追溯至十三世紀以前的歐洲: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比利時藝術家楊・凡・艾克(Jan Van Eyck, 1390–1441)被譽為油畫的發明者之一,並致力於該技術的完善與精進。自此,油彩成為西方畫家最重要的藝術語彙之一 ; 然而,由於油畫技法的掌握相當不易,加上製作成本高昂,自二十世紀起,壓克力顏料逐漸成為更為普及的替代媒材。
當代的傳統繪畫技法,不論媒材為油彩、壓克力、水彩等,皆面臨攝影與複合媒材的挑戰,更受到電腦設計程式與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 AI)操作的威脅與衝擊。攝影是否能超越繪畫對物件的寫實描繪?人工智慧是否能完全取代繪畫技術與人類創造力?本次展覽並非提供解答,而是試圖開啟一場關於藝術與科技、人性與媒介之間的對話. 我們邀請觀眾駐足凝視,細細品味本展作品中所蘊含的技法與內容。
「心象外相」由朱銘美術館與亞洲藝術中心攜手策劃,邀集來自美國、英國、以色列、中國、香港與臺灣的十六位藝術家共同參展,體現策展團隊對多元視角的重視。藝術家們或採用油彩,或運用壓克力與複合媒材創作,透過繪畫語彙細膩描繪具象物件與抽象情感,展現當代繪畫表現的多元樣貌與豐沛能量。策展團隊將多元主題作品劃分為四大展區:「感官生活」、「文化/社會反映」、「記憶迴旋」與「模糊夢境」,有些藝術家的創作具有多重層次與隱喻,分類僅為協助觀者進入作品脈絡,而非在限制藝術表達的可能性。透過來自不同文化,種族,性別,年齡的藝術家,「心象外相」期盼傳遞人類情感的普遍性,並開啟對藝術與人性的嶄新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