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稿
總覽 新聞稿 美術館 公告

雕塑會動? 帶孩子一同看見風的線條
朱銘美術館「藝術到校」計畫 灌溉孩童心中的藝術種子

有沒有「看」過風?要如何知道哪裡有風呢?朱銘美術館「藝術到校」計畫今天上午來到汐止區崇德國小,由美術館雕塑體驗教師先引導五年級的孩子們由觸覺、視覺、聽覺來感受「風」,透過對雨傘套、皺紋紙、卡點西德等輕媒材的認識,帶領孩子們發揮創意,有小朋友想做會飛的松鼠、鯉魚旗、風箏,
活動過程中個個玩得不亦樂乎,更呈現藝術創作的多樣貌。

雕塑體驗師親授 五感融入藝術課
朱銘美術館「藝術到校」計畫,於今年10月份開始於桃園以北偏鄉與藝教資源較缺乏的地區推行,館內雕塑藝術體驗教師親自到校,透過五感、雕塑體驗並配合當期特展,設計了「淘氣玩美術館」、「會動的雕塑-風的線條」、「敲敲敲不斷的挑戰」、「加加減減玩雕塑-我變得越來越胖了! 」、「加加減減玩雕塑-我怎麼變瘦了?」、「色彩心情派」共六項藝術課程,為不同年級的孩子量身訂作帶來新的藝術學習經驗。截至12月底共將服務32所小學,1402名孩童。

朱銘美術館雕塑體驗教師練捷明說,雕塑不一定就是很大的作品,我們帶領學童從周遭生活中去體會、啟發並創新,以輕鬆活潑的方式來創作,並運用隨手可得的媒材來體驗雕塑。「孩子們總會有令人眼睛一亮的創意,令人驚艷。」

崇德國小教務主任葉永菁表示,崇德國小一直提倡多元學習,並善用各種自然資源,作為學生進行戶外生態課程的場域,此次藉由朱銘美術館的資源來增添校內藝術教育範疇,透過循序漸進的引導教學,讓孩子們有深刻體驗。校內也有多名美術專任老師到場觀摩,希望學習並延續美術館教師的經驗,為現有課程注入新元素。

加強課前引導 與材質認識 勞作材料包也能有新意
雕塑體驗教師練捷明表示,過去服務的學校中,有些學校因為沒有藝術人文專任教師,常使用勞作材料包讓孩子依循步驟照做,但在缺乏創作前的引導及創作材質的深刻認識下,導致成品會趨於一致,非常可惜。我們相信加強課前引導與材質的認識,孩子會自己有體驗和想像力在創作過程中,即使作品沒有完成或是作品失敗了,也是一種很棒的經驗和嘗試。

扎根藝術新教育 盼企業攜手努力
朱銘美術館致力推廣兒童藝術教育,除了此次的「藝術到校」計畫外,自2015年起亦展開「藝術下鄉」特展巡迴計畫,已完成台東及屏東美術館兩處展出,讓無法前往朱銘美術館的民眾也能有機會親近大師作品,吸引數萬人參與,期間更安排「展場尋寶包」、「創作工作坊」、「教師研習」、「志工培訓」等多樣教育活動,推動朱銘美學觀及藝術教育向下扎根的理念,並拓展至台灣各地區與偏鄉學校。朱銘美術館有心推廣藝術教育,更期盼募集企業支持,共襄盛舉,一同為偏鄉孩童藝術教育盡心力。

雕塑會動? 帶孩子一同看見風的線條 朱銘美術館「藝術到校」計畫 灌溉孩童心中的藝術種子2016/12/20

有沒有「看」過風?要如何知道哪裡有風呢?朱銘美術館「藝術到校」計畫今天上午來到汐止區崇德國小,由美術館雕塑體驗教師先引導五年級的孩子們由觸覺、視覺、聽覺來感受「風」,透過對雨傘套、皺紋紙、卡點西德等輕媒材的認識,帶領孩子們發揮創意,有小朋友想做會飛的松鼠、鯉魚旗、風箏,
活動過程中個個玩得不亦樂乎,更呈現藝術創作的多樣貌。

雕塑體驗師親授 五感融入藝術課
朱銘美術館「藝術到校」計畫,於今年10月份開始於桃園以北偏鄉與藝教資源較缺乏的地區推行,館內雕塑藝術體驗教師親自到校,透過五感、雕塑體驗並配合當期特展,設計了「淘氣玩美術館」、「會動的雕塑-風的線條」、「敲敲敲不斷的挑戰」、「加加減減玩雕塑-我變得越來越胖了! 」、「加加減減玩雕塑-我怎麼變瘦了?」、「色彩心情派」共六項藝術課程,為不同年級的孩子量身訂作帶來新的藝術學習經驗。截至12月底共將服務32所小學,1402名孩童。

朱銘美術館雕塑體驗教師練捷明說,雕塑不一定就是很大的作品,我們帶領學童從周遭生活中去體會、啟發並創新,以輕鬆活潑的方式來創作,並運用隨手可得的媒材來體驗雕塑。「孩子們總會有令人眼睛一亮的創意,令人驚艷。」

崇德國小教務主任葉永菁表示,崇德國小一直提倡多元學習,並善用各種自然資源,作為學生進行戶外生態課程的場域,此次藉由朱銘美術館的資源來增添校內藝術教育範疇,透過循序漸進的引導教學,讓孩子們有深刻體驗。校內也有多名美術專任老師到場觀摩,希望學習並延續美術館教師的經驗,為現有課程注入新元素。

加強課前引導 與材質認識 勞作材料包也能有新意
雕塑體驗教師練捷明表示,過去服務的學校中,有些學校因為沒有藝術人文專任教師,常使用勞作材料包讓孩子依循步驟照做,但在缺乏創作前的引導及創作材質的深刻認識下,導致成品會趨於一致,非常可惜。我們相信加強課前引導與材質的認識,孩子會自己有體驗和想像力在創作過程中,即使作品沒有完成或是作品失敗了,也是一種很棒的經驗和嘗試。

扎根藝術新教育 盼企業攜手努力
朱銘美術館致力推廣兒童藝術教育,除了此次的「藝術到校」計畫外,自2015年起亦展開「藝術下鄉」特展巡迴計畫,已完成台東及屏東美術館兩處展出,讓無法前往朱銘美術館的民眾也能有機會親近大師作品,吸引數萬人參與,期間更安排「展場尋寶包」、「創作工作坊」、「教師研習」、「志工培訓」等多樣教育活動,推動朱銘美學觀及藝術教育向下扎根的理念,並拓展至台灣各地區與偏鄉學校。朱銘美術館有心推廣藝術教育,更期盼募集企業支持,共襄盛舉,一同為偏鄉孩童藝術教育盡心力。
 

縱手放意‧無心而得 ‧多元材質‧創藝視野

《2016年朱銘典藏展》邀您一同「探材.拓藝」

 

2016/12/08

藝術創作信手捻來,任何材質都可淬煉天成

木-「雕」、陶-「塑」、海綿-「捆」、不鏽鋼-「捲」、「光澤感應用」與拼貼-「異材質組合」。《探材.拓藝:2016年朱銘典藏展》回顧朱銘多元的創作歷程,即將邁入八十歲的朱銘,從十五歲拜雕刻師傅李金川學藝開始,至今已六十餘年,仍創作不輟,體現其「藝術即修行」的理念。此次展出朱銘六種不同創作手法的作品,即日起至2017年年底在朱銘美術館本館一樓展出。

參觀順序從連貫朱銘藝術歷程的木雕揭開序幕,呈現其快速刀法下,粗獷概括卻能掌握作品神韻的造形方式。再連結到陶塑,標誌了朱銘不以「雕」這項令其成名的技法自滿,藉由陶土的可塑性,改以「塑」重建藝術語彙。海綿則是他探究可塑性材質的另一項成果,透過捆綁,凸顯材質本身的彈性與活力,並成為人物的特色。

朱銘美術館吳順令館長表示,朱銘總是自言創作是「縱手放意,無心而得」,不被既定的形式所束縛,讓真我主導創作,直接與材料交流及互動,將作品的完成,凝結在材質最能傳神的一刻。

展品中最吸睛的可說是首次發表的新作「人間系列-方正人間」,高3.18公尺、長寬各約1公尺。由210個「小人間」堆疊而成,如果將人以外的建築物料抽離出來,一棟大樓的人群其實正是這般層層相疊排列著。這些堆疊的「群體」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? 且讓民眾親自來領會。

除了大件作品外,此次特別展出多件僅約3X3公分小的陶作,甚是可愛。民眾不但可感受大件作品的磅礡氣勢,更可試著想像小陶作在朱銘指間的掐捏瞬間。


而以捲捆不鏽鋼片再組裝而成的「捲片人」系列作品,進一步挑戰了「捆」的技法,呈現出剛硬和柔軟並存的視覺張力,開創了不鏽鋼人物雕塑的嶄新風貌。同為不鏽鋼材質的《人間系列-游泳》,充分發揮了材質表面燦亮光澤的特性,形塑出身著泳裝的女孩們光滑的肌膚質感與俐落的身體曲線。在平面拼貼作品中,則不侷限於單一材質的處理,而是運用多樣材質的組合,開展出更令人玩味的觀看聯想。

策展人黃修文表示,「探材」不僅希望引領觀眾回顧朱銘令人驚艷的媒材探索成果,也能在作品材質的處理方式中,實際體會其美學觀;「拓藝」除了揭示朱銘由此所開拓的藝術範疇,更期待觀眾能夠藉由作品所體現的創作理念,拓展自身的藝術視野。

深耕兒童藝術教育的朱銘美術館,也配合特展推出「朱銘爺爺的創作超圖鑑」供小朋友索取,讓小朋友們也可以簡易的了解朱銘爺爺是如何凸顯材質的特性,又同時展現藝術觀。

朱銘美術館最新推出「感官扇」行動教具 周末跟著生態達人一起發現自然的奧妙2016/08/19
「生態牌」+「感官扇」發現大自然的美好
朱銘美術館座落於山林間,是一座藝術與環境融合的美術館。今夏特別推出「High Five Nature來看看我吧!生態教育活動」,邀請觀眾親近自然,和大地做朋友!本次生態教育活動特別揀選美術館各區常見且富趣味的動、植物,製作「生態牌」裝置於園區各處,提供觀眾與生態建立關係起點。美術館所設計的「生態牌」不羅列傳統百科式條目資訊,而是改以感官體驗切入,引出另一種探索向度;透過藝術的基本元素與設計原則連結生物外顯特質,在觀察生物的同時,也能達到潛移默化美感的學習。此外,推出行動教具「感官扇」,強調身體感官就是最好的行動雷達,鼓勵觀眾拿起扇子指南,發現大自然的美好! 8/9到8/21為期兩週的「呼喚真心」活動,藉由尋找園區愛心形狀的葉子增進對花草的情誼,秀出認證合照即可獲得紀念小禮。生態達人楊清長老師將於8/21(日)、8/27(六)帶領親子觀眾與大自然對話,發現其中的奧秘。

〈搖擺紐約─1980年代的美國與朱銘〉
為了讓觀眾對朱銘美術館有更深入的認識,美術館每天上、下午都會各安排一場「定時導覽」解說服務,也會不定期邀請研究部同仁針對展覽作品進行深度導覽。本次〈搖擺紐約─1980年代的美國與朱銘〉,就是以本館二樓現正展出的「亞洲之外─80s’朱銘紐約的進擊」為出發,引領觀眾從作品造型、技法及創作背景等不同角度認識其背後涵義,進而了解藝術家赴美經歷與其藝術生涯的關聯。

「星空下的美術館」倒數最後兩周
「星空下的美術館」是朱銘美術館的暑期盛會,自2002年7月舉辦以來,每年都是以回饋社會的公益角度,免費開放觀眾入館遊玩。今年更以爵士樂為活動主軸,推出「Jazz Art‧就是藝術」系列活動,其中「爵士音樂Bar」在每周六晚上都會邀請國內年輕樂團在綠方塊戶外廣場現場演出,讓年輕的藝術表演者有一個發揮的空間。為了讓民眾感受夏夜、晚風、數星星的樂趣,朱銘美術館結合雲門教室推出「跳跳布卡蛙扇」,透過孩子們的雙眼發現不一樣的美術館,再藉由繪畫的方式,把美好體驗記錄下來。

下載「朱銘美術館APP」 來個精省金山一日小旅行
美術館為了把「愛」傳遞出去讓更多人知道,特別結合時下流行的LINE通訊軟體,透過線上即時客服與每周抽獎活動,吸引許多民眾加入。此外,由於美術館佔地達11公頃,朱銘作品又散落園區各處,為了讓觀眾都能清楚知道作品位置與介紹,特地設置66支語音導覽Beacon、規劃4條時間長短不一的遊園路線,如果再應用APP裡的「優惠強打」功能,民眾就可以用最省時的方式,玩出最精打細算的金山一日小旅行。

新聞聯絡人:
館長室 副主任 洪永葳
Tel:02-2498-9940#1005
Mob:0972-968713
E-mail:kate.hung@juming.org.tw

館長室 專 員 陳鈺雯
Tel:02-2498-9940#1009
Mob:0980-283859
E-mail:kyra.chen@juming.org.tw
牛津大學艾須莫林博物館正式典藏朱銘作品─「太極系列─太極拱門」
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公眾博物館─牛津大學艾須莫林博物館(Ashmolean museum)在英國時間2013年11月11日11點正式典藏藝術家朱銘作品─「太極系列─太極拱門」。

本件作品長265公分、寬204公分、高365公分,於西元2000年創作而成,艾須莫林博物館(Ashmolean museum)正式典藏後,立即將此作品展示於博物館正門入口處左側,右側為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(Henry Moore)斜臥雕像,兩者相互輝映。
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吳素美女士表示:「感謝艾須莫林博物館(Ashmolean museum)將朱銘太極典藏陳列於正門口位置,這是表彰對朱銘先生藝術價值的肯定。西元1991年在倫敦南岸中心展出朱銘『太極系列』,英國市民因太極認識朱銘、典藏朱銘,2013年的今天,希望新世代的英國人可以藉由太極系列中的太極拱門,對朱銘有更進一步的認識。」

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與艾須莫林博物館(Ashmolean museum)自2010年開始,歷經三年多磋商協調,今年9月正式簽約完成。
從今年11月作品進駐,一路負責監督、執行的艾須莫林博物館館長克里斯多福‧布朗(Christopher Brown)表示:「艾須莫林博物館(Ashmolean museum)前庭同時展出藝術家亨利摩爾(Henry Moore)和藝術家朱銘(Ju Ming)的概念是把東方2000年和西方1950、60年代的現代藝術並陳,朱銘「太極系列─太極拱門」內在蘊含強大力量。」


亨利摩爾斜臥雕像承襲西方雕塑創作理念,中後期作品詮釋自具象轉向抽象的造型風格,而藝術家朱銘太極雕塑傳遞東方精神,雕塑風格內蘊深厚,在牛津大學艾須莫林博物館這個國際藝術平台分庭抗禮。艾須莫林博物館館長克里斯多福‧布朗(Christopher Brown)開玩笑說:「朱銘『太極系列─太極拱門』作品是亨利摩爾「斜臥雕像」五倍大,東方勢力就快要壓過西方,我們得討論一下,換一件大一點的亨利摩爾(Henry Moore)作品展出。」。

艾須莫林博物館(Ashmolean museum)典藏朱銘『太極系列─太極拱門』作品淵源於英國牛津大學漢學專家麥可蘇利文(Michael Sullivan)教授,蘇利文教授於1991年參觀倫敦南岸文化中心(South Bank Cultural Centre)從此愛上朱銘先生「太極系列」作品,不僅自己收藏數件朱銘創作,還於2005年時,以自己的積蓄為其任教多年之牛津大學聖凱薩琳學院(St. Catherine College)添購另一件大件「太極系列」,目前陳列於聖凱薩琳學院入口廣場;2007年2月香港商李嘉誠基金會亦捐贈劍橋大學癌症研究中心(Cancer Research UK Cambridge Institute)朱銘的太極拱門作品做為該中心的永久收藏,同樣展示於癌症研究中心入口處。加上本次艾須莫林博物館(Ashmolean museum)所收藏的作品,牛津與劍橋這兩大名校中,就有三處永久展示朱銘的太極創作。

西元1683年成立之艾須莫林博物館(Ashmolean museum)位於牛津大學校園內,為全世界最古老的博物館,收藏起源自西元前三、四世紀古藝術作品至當代藝術作品,館藏豐富,歷史悠久。艾須莫林博物館(Ashmolean museum)為慎重典藏量體大之「太極系列─太極拱門」,特別延請專業團隊全面翻修、整鋪館前大理石地板,並重新設計、打造作品新臺座,耗費人力、物力,共計兩年時間,為的就是將此件典藏永久展示於世人面前。

今年8月蘇利文教授抵台拜訪台灣藝術家,與朱銘共聚一堂時,說道:「很高興11月就可以見證「太極系列─太極拱門」成為牛津大學艾須莫林博物館(Ashmolean museum)永久典藏。」,可惜天不從人願,麥可‧蘇利文(Michael Sullivan)教授日前不幸過世,艾須莫林博物館(Ashmolean museum)為感念蘇利文教授對博物館典藏朱銘「太極系列─太極拱門」的萬般期待,仍按照原計畫,如期於英國時間11月11日完成作品安置。同時,艾須莫林博物館(Ashmolean museum)與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共同研議明年三月舉行麥可‧蘇利文(Michael Sullivan)教授追思會時,舉辦一系列藝術推廣活動。
52592牛津大學艾須莫林博物館正式典藏朱銘作品─「太極系列─太極拱門」2013-12-11盧沛瑄官網範本 > 中文範本 > 首頁 > 最新消息 > 新聞稿News美術館
75::